前幾天想到的文獻閱讀第四點



        前兩週忙著趕專討,好一陣子沒有讀新的文獻了。說實在的讀書這件事好像是會上癮的,一陣子沒有看新的東西就好像生活中少了點啥?說起來有點矯情但是的確好像有這一回事。專討結束後,很快的研究生的生活就必須回復正軌,每天的閱讀與日常工作進度還是得維持,這樣說不是很難過啦!只是人們往往都會希望可以有時間耍廢吧XD

        剛好,由於學弟妹也要專討了所以有幫忙看紙本的機會,說真的,問題好像不是出在紙本了XD 有時候會發現好像連文獻也沒看懂啊,如何判斷文獻沒看懂呢?至少專有名詞在我Google三分鐘下現出原形,跟同學你的解釋完全不一樣啊......我高中時候的學長告訴我老師告訴他,文獻閱讀有三個層次,剛好我前幾天想到了第四層,思索了幾天應該真的有這麼一回事,趕快記錄下來不然可能就忘了:

1. 快速地看,先大致知道文章在做啥,重點、關鍵字是啥?(這時候的重點應該看摘要、前言、結論,還有各大標題)
2. 看懂,細讀方法、結果、討論,知道文章的優、缺點與細節。
3. 看文法,看別人如何用文字構思自己的思想,看看別人如何用簡潔的話描述新發現與解釋結果。

接下來就是第四點,而且應該是拜Google大神的強大才可能實行:
4. 看引用,逆向搜尋,看看這篇文章是被其他的那些文章所引用,別人引用該文章的目的是啥?對於其他研究造成怎樣的啟發?該研究中有那些論點是被其他學者所討論與接受或不接受的?

        要不是Google scholar可以自動連結到所有引用過特定paper的文章,這件事好像真的很難辦到,但是我們現在可以比較快速的知道個大概了。說實在連文獻都沒讀懂的話就像跟中國人對話但不會講中文,好的,接下來繼續把持這些原則自我勉勵(要看懂要看懂要看懂,很重要所以逼迫自己打三遍)!~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