稜果榕榕果觀察

切開的榕果,我猜是B期果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上週五為了找上次在稜果榕裡面偶然看到的雙翅目,在學校裡拔了幾顆稜果回研究室切開。還沒成熟的榕果果然是沒有啊~~~ 雖然是有看到幼蟲啦,觀察下來這種雙翅目昆蟲似乎是肉食性以稜果榕的授粉小蜂為食的。
        切了三顆,剛好其中一顆榕果切開時,裡面有四隻小蜂正在產卵呢!機會難得就拍照記錄了一下,這也是我第一次仔細看榕果的內部構造。

其中的半邊,可以見到榕果小蜂伸出了產卵管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 榕果被認為是由延伸的花托(receptacle)把整個花序(inflorescence)包起來所形成的隱頭花序(hypanthodium)。過去在上樹木學時提到隱頭花序是頭狀花序(capitulum,也就是菊科植物的花序型式)的變形,不過如果從系統發生的觀點來看,這個觀點是相當不合理的,畢竟桑科榕屬和菊科一個在薔薇目(Rosales),一個在菊目(Asterales)(APGIV),位置差很遠啊!就算不看APG,桑科榕屬也從沒跟菊目被放在一起過,這樣的話這兩種花序型式根本不同源,自然不會是變形而成的(如果說變形一詞是有修飾的意味在的話)。也難怪近十年有學者提出植物花序型式的劃分相當人為了。

圖說版

        把一些構造標上了圖說,我個人覺得「小孔苞片」這個詞不是很好,畢竟這個構造應該是指一般花序的總苞片(involucral bract),只是因為在榕果的小孔周圍,所以被稱為ostiolar bract。這樣在指這個構造時好像就不會去想到它跟總苞片之間的關係了,不同科植物之間就變得沒有統一名詞可以比較,不過這只是我的想法就是了,圖說還是照一般習慣稱其為小孔苞片(ostiolar bract)。




留言